时近岁末年尾,正在全力冲刺全年满堂红的山东省港口集团传来喜讯:截至11月27日18点,山东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今年已累计完成3414万标准箱,提前34天超越去年全年3408万标准箱纪录。
逆水行舟,一篙不可放缓;滴水穿石,一滴不可弃滞。今年以来,面对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、国际集运市场动荡调整的严峻形势,山东港口始终以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、促进全球经济复苏为责任指引,在一体化改革深化发展的全面融合助力下,积极应对形势变化,坚决筑牢港口疫情防控屏障,深度挖掘促进贸易往来良性循环的“平台”功能,充分发挥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的“枢纽”作用,扎实推进集装箱业务,再次实现了山东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全新突破,树立了弥足珍贵的新标高。
把握大势:国家战略强力赋能
山东港口抢抓战略良机,紧紧围绕港口传统业务,在“一带一路”倡议、上合示范区、RCEP协定生效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赋能下,立足融合、创新开拓。深度融入自贸试验区、上合示范区等开放高地,连续举办陆海联动高峰论坛、关港联席会等大型会议,助力实现更大范围、更宽领域、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;携手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重点企业,共建物流促贸易、贸易聚产业、产业强经济的良性循环。#西安集装箱#
改革发力:深度融合聚力增效
今年,山东港口纵深推进一体化改革发展,以“深度融合+高度协同”发展新态势为驱动,港口与港口间协同发展渐次发力,港口与板块间互为支持相向发力,凝聚起强大的发展合力。坚持一体化协同发展,推进各港口迈向特色化、差异化方向。青岛港积极发挥枢纽港作用,做优做强国际干线,日照港、烟台港、渤海湾港积极当好青岛港集装箱喂给港,各港口间互开内支线,构建“微循环”,优势互补、共融共促。各港口集团、板块集团以融合协同发展战略合作为牵引,推进港口传统主业与物流、航运、金融、贸易等业务领域的深度合作,互相补链,不断延链、强链,构建了更具活力的山东港口集装箱发展生态圈层。
硬核担当:升级服务彰显实力
山东港口为客户量身定制全程物流方案,加速“一单到底+一票结算+一次委托+一口报价”的多式联运“一单制模式”在内陆腹地的推广。积极担当沿海港口应急暂存和集散分拨角色,持续优化业务流程,加速推进大吃水集装箱班轮常态化通航,不断完善外贸集装箱进口货物“船边直提”和出口货物“抵港直装”,实现“船边直提”物流时效达到零延时,“出口直装”平均缩短到0.5小时。创新“套泊热接”作业模式,今年1-10月完成集装箱“套泊热接”452组,节约靠泊时间超572小时。
提速循环:内外联动放大优势
山东港口积极构筑“东接日韩亚太、西联中亚欧洲、南通东盟南亚、北达蒙俄大陆”的国际联运大通道。创新“陆海联动、港铁直运”便捷通关模式,联动船公司、铁路、海关等,加速推进资源向好向快融合。海向增航线、扩舱容,围绕“一带一路”共建和RCEP落地生效,进一步放大面向日韩“桥头堡”区位优势,加快构建内外贸互补、干支线配套、近远洋兼备的航运体系,今年已累计新增航线35条。不断推动“中日韩海上高速公路”建设,全力打造“山港快航”海上巴士推动实现“天天班”,加快发展“半岛速航”以服务于近洋集装箱班轮运输。放大协同优势,织密内支线网络,强化内部各港区喂给作用。陆向开班列、建陆港,开通省内外海铁联运班列81条,布局内陆港31个,形成“一核多点”发展新格局,1-10月海铁联运完成量超251万标箱,同比增长18%。创新内陆港用箱模式,在河南郑州、安徽淮北等地实现以星海运、韩新海运空箱提前调拨,为进出口企业提供用箱保障。#陕西集装箱#
科技加持:智慧港口鼎力托举
作为全国首个交通强国“智慧港口建设试点单位”,山东港口持续推进科技创新,以科技实力强化山东港口智慧港口建设,提升了集装箱业务发展“加速度”。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首创“氢动力+5G技术”、首创空轨集疏运系统,自主研发A-TOS系统(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智能管控系统),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完全自主可控,自动化码头桥吊平均单机作业效率达到了60.18自然箱/小时,桥吊最高单机作业效率达到67.76自然箱/小时,先后九次刷新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,打造了自动化码头建设的“中国方案”。山东港口日照港落地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。开发建设“云港通”港口物流电商云服务平台、“陆海通”中台技术智慧物流平台、“山港易付”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等“互联网+港口+业务”的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,全面赋能港口物流产业高速发展。
下一步,山东港口将在持续深化融合发展的基础上,强化生产组织提质增效,助力集装箱业务快速发展,全力冲刺全年任务目标,持续增强国际贸易综合实力、提升畅通循环能力,进一步服务、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,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山东港口力量。
本文章由西安集装箱整理发布:http://www.xajicheng.com/